日本:必须确保日美协议实施 屈辱条约背后的无奈。一份将关税从25%降至15%的协议配资评测论坛,为何会成为压垮日本首相的最后一根稻草?新上任的首相石破茂甚至公开表示,如果协议内容属实,他可能会考虑辞职。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。
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这份所谓的“巨大”美日贸易协议,声称这是美国的巨大胜利,能够带回数十万个就业岗位。然而在日本,人们感受到的却是比四十年前《广场协议》时更加冰冷的气氛。
这份协议的内容确实令人震惊:美国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,但90%的利润必须回流美国。日本的重要产业如汽车和大米市场被迫开放,还要支付15%的关税。这更像是一个现代版的“屈辱条约”,而不是平等的贸易协定。
整个事件始于特朗普对日本汽车加征25%关税的威胁,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直接冲击了日本经济的核心。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,一旦受到重创,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可能崩溃。一周之内,日经指数暴跌5%,全国上下笼罩在巨大的恐慌之中。
在这种压力下,日本被迫接受了一个看似“胜利”的结果——关税从25%降到15%。实际上,这只是表面的妥协,真正的要害在于那些涉及核心利益的条款。美国通过关税这个大锤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,然后逼迫日本签署那些真正关乎利益的条款。
与1985年的《广场协议》相比,这次的新协议更像是一次“敲骨吸髓”。当年的《广场协议》迫使日元升值,削弱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,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。而如今,美国不仅要求日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,还要求大部分利润回流美国。这意味着日本不仅要投入大量资源,还要失去本土产业的控制权。
在经历了“失去的三十年”后,日本已经元气大伤,经济不振,国内通胀严重。这份协议在最脆弱的时候给了日本致命一击,使其更难扭转局势。
这场戏揭示了贸易背后的真正力量对比。二战结束后,美国在日本建立的军事基地就像一条条锁链,牢牢束缚着日本。国家安全掌握在美国手中,经济方面几乎没有平等可言。这份新协议不过是美国作为“太上皇”来收租的一个例子。
韩国等盟友也感受到了寒意,担心自己将成为下一个目标。菲律宾也在同一天签署了类似的屈辱条款,进一步暴露了这种机制的残酷性。市场的运作往往比政治算计更具决定力,未来如何发展,谁也无法预料。
降低关税从25%到15%只是一个诱饵,日本为了换取短暂的喘息机会,付出了未来几十年国家命运的沉重代价。石破茂是否辞职,实际上只是这场大悲剧中的一个小插曲。日本的主权逐渐丧失,无论哪个政治人物都难以在经济上维护国家的尊严。
配资评测论坛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