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300~400 亿美元砸进去,95% 的企业连响都没听着——注意正规配资门户炒股平台,不是模型烂,也不是监管卡脖子,纯粹是“不会用”。
现状:
• 每 100 家企业里,95 家的 GenAI 项目对财报毫无贡献。
• 80% 玩过 ChatGPT、Copilot 这类“个人效率外挂”,40% 已经全员铺开,但基本停留在“员工打字更快”层面,公司层面没赚到钱。
• 真正想上大系统的(定制或买现成套件),60% 只是看了看,20% 小规模试点,最后只有 5% 真正跑通。原因也简单:流程接不上、学不会、用两次就扔。
四个真相:
① 行业洗牌没想象中快:8 个主要行业里,只有 2 个出现了结构性变化。
② 越大的公司,试点越多,规模化越慢——“大企业悖论”。
③ 预算都砸在看得见的前台(客服、销售),后台高 ROI 的地儿反而没人管。
④ 找外援比自建靠谱:外部合作的成功率,是内部折腾的两倍。
展开剩余79%
真正的拦路虎:
不是算力、不是人才、也不是法规,而是“系统学不会”。
多数 GenAI 上线后不会吸收反馈、不会随业务迭代,结果就是一次性玩具。
反过来,那些跑通的企业,只做了一件事:把系统钉死在具体流程里,让它像实习生一样天天被“师傅”调教,数据闭环跑起来,ROI 才跟着来。
赢家怎么干:
• 乙方(供应商):谁能按客户业务流程定制、按月按季度交付可量化的结果,谁就能在几个月内拿到百万级合同。
• 甲方(企业):别迷信“大而全”,先挑一个后台流程死磕(比如报销、合同审核、IT 工单),让系统天天被用、天天改,省下来的外包钱就是实打实的利润。
• 副作用:暂时没看到大规模裁员,但客服、行政、软件外包的预算先被砍了。
发布于:北京市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